原創: 杜喬 陳晢 轉自:智慧法院進行時
依托“以技術推動為主,以人工支持為輔”的工作理念,借鑒已有的成熟技術,海淀法院在北京高院“智匯云”架構的基礎上,打磨出可“高速掃描、自動抓取、信息回填、快速生成”的具備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十二項技術需求的卷宗歸檔信息化應用,將卷宗歸檔的基本要求前置到審判系統,實現隨案同步生成的電子卷宗“格式規范、隨時查用”,案件辦理完畢直接生成電子檔案。
海淀法院為有效提高法官辦案閱卷效率,提出對已歸目卷宗可實現有/無紙質原件標記顯示功能,法官可通過系統對已歸目的卷宗進行標記是否存在紙質原件,對已進行標記的卷宗目錄使用圖標區別顯示,法官可根據目錄樹中的圖標,區別此目錄樹下是否存在紙質原件,從而有效提高法官在辦案過程中的閱卷效率。
同時通過運用文本識別、自動編目、智能歸類、材料標記等功能,幫助法官快速有效篩選需要查閱的卷宗內容,同時實現卷宗比對閱覽功能。系統根據不同的篩選內容,有效的破解以往案件材料系統中呈現不精準、調閱不方便等難題,進而提升法官辦案效能。
(二)自動生成兩級目錄,讓卷宗內容一目了然
系統采用數據抽取、內容識別、智能分析等技術,識別電子卷宗目錄內容,根據已有的標記自動生成一級電子檔案目錄二級紙質檔案目錄,對卷宗內容進行智能分類、頁數排序。
同時根據法官對卷宗目錄的標記,自動生成頁碼并計算卷宗各個目錄的材料總頁數,計算的結果自動回填,減少法官人工計算及核對成本,法官在閱卷時對案件卷宗材料一目了然,從而輔助法官提高對必要紙質檔案的閱卷效率。
(三)自動生成制式材料,提高法官填報效率
電子卷宗系統以OCR技術為基礎,實現圖片內容到文本信息的轉換,對文字內容進行結構化分析,系統通過智能識別、篩選分類、信息回填等技術,自動生成備考表、卷皮等制式文件材料。自動從業務系統中提取出卷皮、備考表所需填寫的信息項進行信息回填,實現待歸檔目錄頁數和制卷目錄總頁數的區分,從而減少法官在操作過程中手工錄入的工作量,同時對提取的信息項進行交叉比對、信息校驗,提升案件信息的準確率。
(四)實現“一鍵歸檔”,優化檔案歸檔機制
為盡早實現無紙化庭審、卷宗材料線上移交流轉,打通電子卷宗和電子檔案系統之間壁壘,以數據抽取、智能分析、信息識別、自動歸目等技術為基礎,推動檔案線上歸檔的精細化和高效化管理。在案件辦結后,將案件辦理過程中的電子卷宗通過線上流轉移交至電子檔案系統,實現案件材料從卷宗到檔案的“一次掃描”、“一鍵歸檔”,避免當前法院在歸檔時的二次掃描,大大減少當前二次掃描帶來的資源浪費和人工成本。
系統通過實時同步更新機制,將歸檔內容審查結果實時反饋給審判系統,同時更新案件狀態,書記員根據歸檔審查反饋信息,補充完善內容,有效的解決了電話通知審查結果、補充材料遺漏等現象,讓檔案的審查和管理更加規范化。
應用拓展
構建電子卷宗全流程業務融合應用體系
(一)立案階段:實現信息自動回填,輔助規范立案

(二)審理階段:實現無紙化庭審,輔助要素式審判

(三)歸檔階段:全程留痕靜默化監管

-END-